V21.72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感谢最新VIP会员:

查看: 6562|回复: 0

[R] Rostropovich.-.1976-01-01.-.Haydn Cello Concertos.-.EMI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551
QQ
发表于 2020-2-22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碟片名称:Haydn Cello Concertos! D( Q, V+ r8 _9 @
碟片编号:6867
) G6 t4 X0 e/ Z, V: r歌手名称:Rostropovich
5 c" c9 y+ g! f发行公司:EMI
7 U% h: ^+ \+ t# {1 i8 E发行时间:1976-01-01+ r8 {2 d, Y+ z% T! H8 k
音质标准:16bit|44.1KHz9 r" c# L+ e# \0 O! d
声道数量:立体声& t+ F* s6 h/ x  M( U
音乐类型:
* ?4 p' S2 ]0 Y$ L4 J( \/ F1 O碟片简介:海顿的大提琴协奏曲,如看跌宕起伏的精彩小说
* C9 h# B5 L' t4 c) I+ W; `. u歌手写真:. i- u7 i  V# e/ ^5 C

0 S( \6 S' U& g碟片封面:7 T) E- L' V' X% r7 q+ W2 C" k- a

6 c# a1 X5 b7 M" }+ r碟片介绍:% G) m  }6 M% C
海顿一生着有多少部大提琴协奏曲?根据《音乐圣经》上的介绍:在A·V·霍伯肯1979年编辑的《海顿作品目录》中有关条目的解释,应该有五部,另一部无法辨别真伪。在这五部作品中第三号乐谱情况不明,第四和第五号也没有足够的资料能够证明是海顿的作品。而在海顿1809年委托别人编撰的作品目录中也没有标出这些无从考证的大提琴协奏曲,所以能够确认的只有第一号(C大调 编号:Hob.VIIb-1)和第二号(D大调 编号:Hob.VIIb-2)。顺便提一下,海顿作品的编号非常奇怪,其实前缀"Hob.”正是《海顿作品目录》的编者A·V·霍伯姓氏的简写,后面的数字部分则按照不同的曲式分门别类并进行编号。( t/ N, L1 H: B- o+ D# I
言归正传,在这硕果仅存的两部大提琴协奏曲中,《C大调第一号协奏曲》直到50多年前才被世人所发掘。这部珍贵的作品在贵族文库与图书馆中足足埋没了将近二百年之久。直到1961年,捷克音乐学者蒲尔克特才在布拉格国立图书馆发现了海顿时期的手抄分谱,之后由科隆的海顿研究所学术主任费达透过谱纸的水印判断,认定此谱为可信度极高的手抄谱,同时进一步确认此曲谱就是海顿所作的大提琴协奏曲。最终于1962年5月19号的布拉格之春音乐节进行了发掘之后的首次演出,引起极大轰动。这部《第一大提琴协奏曲》作于1765-1767年之间,当时正在艾斯特哈萨城堡供职的海顿正是三十多岁风华正茂的年纪,并且刚刚成为尼古拉亲王艾斯特哈吉宫廷乐队的乐长。因此,这部协奏曲既带有青年海顿明快、优雅、幽默的风格特征,在艺术上也是比较成熟的。同代人莫扎特和贝多芬都没有写过大提琴协奏曲,所以海顿的这部作品堪称当时大提琴协奏曲中的代表作品。
: R0 R& H/ L  h- R2 Q2 f海顿的《C大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其共分为三个乐章:第一乐章 中板,C大调,3/4拍子。这个乐章为协奏型奏鸣曲形式,不过总奏与主奏形成尖锐对比的手法,反映了复奏形式的痕迹;从单调的伴奏音形中可以感觉到巴洛克的余风。而进入总奏以第一主题开始的绚丽的结尾部终结,充分显示了由巴洛克的复现形式进入古典派奏鸣曲形式的协奏曲过渡期结构。整个乐章节奏舒缓,旋律柔美,大提琴表现出低沉、宽广的个性,与作品的整体风格融为一体。第二乐章 慢板,F大调,2/4拍子,三段体。这是由主奏大提琴与弦乐器呈示的静谧而抒情的乐章。乐曲中充满了优雅的旋律美,显示出海顿在旋律剧作上独具的功力。第三乐章 甚快板,C大调,4/4拍子。这个乐章也是协奏型奏鸣曲形式,与保留有巴洛克余风的第一乐章采用几乎相同的结构。全曲与巴洛克协奏曲同样,总奏部分总是简洁地呈示主题,主奏大提琴出现的部分发挥了主奏者的技巧。这个乐章的速度非常之快,要让大提琴疾速如飞起来,对于演奏者的功力确实是一个考验。然而最后出来的效果确实可以令听众为之振奋,实在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愉悦感觉,还是留待大家自己体会吧。) x: |- `! }# Z$ c5 T: G3 v" l
相比热情的第一号协奏曲,《D大调第二大提琴协奏曲》并不知名,但却是绝对不能忽略的。这部作品作于1783年,和C大调协奏曲不属于同一时期的作品,在音乐风格上也有相当大的差别。据说这部作品是为海顿当时供职的艾斯特哈吉乐团中著名的大提琴演奏家克拉夫特所写的。整部作品充满着温婉、柔和的气质,显示出海顿温情的一面。
, g( E4 ~! [3 g' T( @) J* A4 ~罗斯特罗波维奇无疑是如今最为出色的大提琴演奏家,在他专心沉醉于大提琴演奏的艺术生涯黄金时期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唱片,录制了几乎所有著名作曲大师的大提琴独奏曲、奏鸣曲以及协奏曲。而这张于1976年录制的《海顿第一、第二大提琴协奏曲》则是经典中的经典。2000年,EMI再次将它收录到"GREAT RECORDINGS OF THE CENTURY(世纪伟大录音)”系列当中,可见其受欢迎程度。海顿的这两首协奏曲无疑是古典主义时期最受欢迎的协奏曲之一,而罗斯特罗波维奇在这里的演奏则显得无懈可击,大提琴的音色刚强、温暖而富有力度,技巧是出类拔萃的,更可贵的是罗氏对音乐的理解和把握也极其精准而贴切。担任协奏的圣马丁室内乐团更是维也纳古典乐派作品的最佳演绎组合,乐团的音色柔美,很好地衬托起独奏大提琴的辉煌。唱片的录音十分优秀,大提琴的音色尤为厚重、空气感非常强,经过EMI独家的art技术处理后,音质更上一层楼。著名的企鹅评价也予以三颗星的高度评价。9 D6 F9 [0 y8 g
歌手介绍:3 ^; q5 j* U' p1 r. Z
碟片曲目:  K. @9 A' @7 V, J# n- H
01. Rostropovich - Cello Concerto N°1  In C Major, Hobviib-1 - I. Moderato    09:54
5 y! |  N3 N0 o! y02. Rostropovich - Cello Concerto N°1  In C Major, Hobviib-1 - Ii. Adagio    08:29" `; s7 `8 q# c, _/ B1 f
03. Rostropovich - Cello Concerto N°1  In C Major, Hobviib-1 - Iii. Allegro Molto    06:31
" H! k1 u6 J. f. L! ?# [" G04. Rostropovich - Cello Concerto N°2  In D Major, Hobviib-2 - I. Allegro Moderato    14:308 z1 a* ~( U+ g* V
05. Rostropovich - Cello Concerto N°2  In D Major, Hobviib-2 - Ii. Adagio    05:10" c* y- L) P0 D0 o, x; u
06. Rostropovich - Cello Concerto N°2  In D Major, Hobviib-2 - Iii. Rondo (Allegro)    04:58
  Z3 ~; }2 w; k' O( m& q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QQ|dts音效大师 ( 蜀ICP备14003114号-1 )

GMT+8, 2024-6-17 06:45

dts音效大师(Copyright 2001-2050) 国家版权认证号(2017SR11187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