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1.72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感谢最新VIP会员:

查看: 5324|回复: 0

[V] Vladimir Horowitz.-.1989-01-01.-.Horowitz at Home.-.DG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473
QQ
发表于 2020-2-22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碟片名称:Horowitz At Home( d7 ~/ T2 x4 C( n5 o2 c! Q4 ]
碟片编号:2127- ^2 n1 l. w6 F3 K& O
歌手名称:Vladimir Horowitz& T& l# G! W$ H+ I
发行公司:DG
- {" ^5 ]0 c% A发行时间:
; V' \0 I; L' ]+ E: Y8 o0 D音质标准:16bit|44.1KHz
! q$ }4 v1 H# b  p4 |声道数量:立体声
- [; d( D5 w% k. w5 B音乐类型:古典 欧美 2 u/ A2 D0 p  R9 s6 i! Y$ k' r  N
碟片简介:
. }2 w- x# m' k1 H5 A歌手写真:7 E4 ^+ ?& ^0 v

( E' j; W8 d# n, [9 M碟片封面:
/ O' e% n$ o6 Y/ K

; @( P# F# T' n0 Y& R7 K7 P; P, M碟片介绍:
1 A8 X4 Z( t& x. j) R# m一代钢琴宗师霍洛维茨(1904-1989)离我们远去已经十八年了,但是它对于现当代的钢琴演奏家和钢琴学习者的影响却一日胜过一日,他高超的绝世技艺 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乐迷心中的至高地位和深刻印象也从来没有泯灭消失,反倒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显现出更多惊人的美丽,时不时地给乐迷一点惊喜和陶醉。试问 在当今世界上,有哪一个钢琴家能这样的受到广泛的爱戴和推崇?又有哪一个钢琴家能像霍洛维茨一般拥有如此传奇的音乐人生?恐怕只有如阿图尔·鲁宾斯坦,米凯兰杰利,“小巨人”吉列尔斯等等才能与之相比,但终归让人觉得,如果钢琴史上只能留下一个人,那一定是霍洛维茨,那段举世无双的神话。
% m4 z8 x: X9 {" \  J, ~9 a. c. O   霍洛维茨出生在乌克兰的首都基辅,和小提琴大师米尔斯坦以及吉列尔斯等人士同胞,他很早就以超人的琴技闻名于世,快速而准确,几乎没有热能超越他,而他出 了名的个性解读更是令他在乐迷心目中的地位变得特殊而且重要。眼下,有太多的钢琴新秀自以为是地在舞台上炫技,他们的音乐却极大的缺乏个性,音乐演艺界缺 少指责声。其实,一些被重复灌录过无数次唱片的作品已经很难有在实质上留存下去的必要了,从哲学层面讲,如果他们没有过去的杰作出彩,欣赏者又是抱着怎样 的同情或退而求其次的心情去听这个“崭新的演绎”呢?撇开可能的所谓同情和退而求次的心理,我想,比较合理的答案可能有两个:一是录音技术突飞猛进,新录 音可以给人更多高保真的享受,这是老录音不可能达到的。二是不必要过多地关注录音,古典音乐演绎的中心应当放在现场音乐会上,就如《谁杀了古典音乐》一书 中所强调的,唱片可能会毁了古典音乐。2 F* C3 s5 e/ G; ~' s) t7 o
   先不去理那些可怕的后果,回到我们所要讨论的新音乐家的新演绎的问题上来。针对两种回答,我们可以设想,若是前者,即应将唱片的功劳归于录音师和后期制 作,唱片销量的竞争就是录音师地位的竞争,演奏者只要混得过去,就不管是谁,这样才不至于被诬陷为“明星效应”。对于后者,那么唱片公司炒作之后名声在外 的现象就应该受到谴责,相信现今“台面上的演奏大师”也会地位巨变。即便是在舞台上,我们也不过是为了满足现场的气氛罢了,那么新一代钢琴家的自我陶醉是 在只是一种悲哀。并非危言耸听,说那么多,只是想照应前面所讲的,新的钢琴家的当务之急是要努力,努力的去寻找自己存在的理由,不是超越别人那么简单,也 许你真得不能超越大师,那么就应该从霍洛维茨那里学到另一种秘技:拥有自己的个性。
2 _: ]5 I9 `$ p* \! m9 s4 a( Y   霍洛维茨是个幸运的人,他生活在那样一个历史环境和地理环境下,乌克兰人的精神融入了他的血液。他被伟大的托斯卡尼尼招为快婿,在我看来,为他在艺术理解 上既重视严谨的态度又有非常独到的见解和高档的品位加了一个很重的砝码。霍洛维茨六十年代正处于巅峰时期,曾经录制了很多令当时舆论界并不很看好的作品, 它不仅取材特殊,而且演奏方式也非常个性化,我一直记得那句“没有完美的作品,连贝多芬的奏鸣曲也可以修改。”因此能接受他的人并不是最多的,然而当他突 然不再录音,带着钢琴,开始全球的巡回表演,过起了悠闲自得的生活时,而且以精神系统受损害为由,曾先后退隐12年(1953-1965)和5年 (1969-1974)。人们逐渐认识到了这位大师内心深处的浪漫主义精神,斯卡拉蒂和斯克利亚宾在他的布道下焕发出耀眼的荣光。他在岁月的洗礼中感悟人 生,感悟音乐,为他的演奏的再次辉煌埋下了伏笔。3 t- E+ U) G% K( e
   1985年,这位老人在纽约,突然提出要录音,高兴得随行人员和唱片公司在惊喜中忙给他打开录音室,于是就有了THE STUDIO RECORDINGS-NEW YORK 1985这张杰作。他再次演绎了斯克利亚宾,斯卡拉蒂等人的作品,不过毕竟有些不适应,显得比较平淡。之后,他又和朱利尼大师以及斯卡拉歌剧院管弦乐团合 作,录制了莫扎特23号协奏曲,这也是我个人最喜欢的录音之一,在这里,霍洛维茨赢得了“犹如莫扎特亲自演奏”的美誉,聆听的时候我注意了一下,真的好像 看到了一个卷发的年轻人在空旷的华丽大听众演奏的景象,表情平和而自然。其实在此之前,女钢琴家哈斯姬尔已经有过这样的称号了。对于一生八十年来首次录制 莫扎特协奏曲的霍洛维茨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莫大光荣。后来又有了影片《最后的浪漫主义》及其唱片(这也许是质量最差的一张唱片,我听后非常失望)。还 有传世的经典,舒伯特奏鸣曲(S.960)和舒曼的《童年情景》。以及HOROWITZ AT HOME等等。即将直面死神的老人又一次展现出了他的魔力。后面,DG有几次用各种包装再版这几款唱片中的经典曲目,足以说明霍老所收的追捧。这当中有一 些慕名而来的非理性因素,但是始终是由他的惊人创造活力所决定的。
1 j4 C: P6 V2 W   1986年,霍洛维茨重回苏联,就好像当年斯特拉文斯基会到苏联一样,不过是停留了一下,回报喜欢他的作品的人民。尽管苏联政府挽留过斯特拉文斯基,但还 是没能阻止他回美国,霍洛维茨回来了,在莫斯科,就是一场音乐会。但是就是这场音乐会也够了。唱片中可以听得出,乐迷那天非常高兴。霍洛维茨人就是一贯的 套路,少不了的是D.斯卡拉蒂的奏鸣曲(K.380),还有我个人非常喜欢的斯克利亚宾的练习曲(op.8 no.12)。每次听这首练习曲由霍洛维茨在不同时期的演绎,能够在比较中感悟到很多。我个人认为莫斯科的这次演出是最杰出。气势达到了顶峰,有一种摄人 的艺术感染力。尽管技术上不能说是尽善尽美,但在总体上非常催泪。这场音乐会上唯一的大曲目是莫扎特的奏鸣曲K.330。这首作品近几年在中国乐迷心中确 实是深入人心了。在这里,我们能听到霍洛维茨超越年轻演奏家之处:条理清晰,声部明朗,气质优雅,不慌不忙,这是年龄带给他的优势,也是一种独一无二的个 性。拉赫马尼诺夫的两首前奏曲表现得也很好,这是霍氏的长项。斯克利亚宾的另一首练习曲(op.2 no.1)弹得暗涛汹涌,令人屏息,情绪深沉广阔,这是作曲家与演奏家内心呼应的生动体现。两首李斯特的作品和两首肖邦的波尔卡比前面的莫扎特、斯卡拉 蒂,又是俨然另一种风格,雄浑奔放,音色上的转换非常惊人。年龄大了以后,指法上一定会不灵活,但是霍洛维茨良好的音乐修养是他的表演显得仙风道骨,稳坐 渔台。舒曼的《童年情境》中的“梦幻曲”又被单独演奏,那温柔的回忆,珠玉般的倾诉,像一首恬淡、真切的歌,观众听后的掌声也背融化了,变得平和而带有 “回忆时含泪的微笑”。最后的两首,莫斯科夫斯基的小练习曲(op.36 no.6 )以及拉赫马尼诺夫的波尔卡,是两首很精致,考验技巧的作品。莫斯科夫斯基也是霍洛维茨曾经常弹的曲目,这首小练习曲我还听过一个更完美的演绎,就是霍洛维茨五十年代的现场录音,但八十多高龄的老人毕竟不可能在年轻,所以我并不太在意。听的人会为霍洛维茨担心,怕他弹不过去,但他还是很有表情地弹了下去,收尾的时候极为幽默,音色控制得精妙绝伦,甚至有视觉上的闪光感。  v; g5 B% A: c1 ]  D
   有人认为霍洛维茨太注重效果化,其实这也是他音乐成功的个性条件之一,它毕竟得到了广大乐迷的热爱。总之,这台演出太成功了。霍洛维茨,太伟大!( {# `" [0 y; N6 B4 |; e
歌手介绍:
1 Y$ L2 N2 M: \9 @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Vladimir Horowitz,1903-1989),美国最负盛名的钢琴家之一,美籍俄罗斯人。很早就显露音乐天才,先后师从俄罗斯和德国的演奏大师,集俄罗斯学派与德国学派之大成。1924年到柏林、巴黎举行旅行演出,获很大成功。1928年赴美,一举成名。之后定居美国。曾停止演奏达十二年之久,1960年,在卡内基大厅举行重返舞台的独奏音乐会,轰动世界乐坛。" q( u5 a* v6 r( L
1989年,霍洛维茨带着他可谓空前绝后的音乐演奏天赋,在纽约的家中安然逝去。古典浪漫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丝气息在现实中永久的消散了。从那时起,钢琴的黄金时代结束了。
9 v. W- ~! W5 ]' C+ |( ?1 k+ nby Jason Ankeny5 f7 X) ^+ x2 w# U/ {4 }4 x
Renowned among the greatest pianists of all time, Vladimir Horowitz was born on October 1, 1903 in the Ukraine. Despite receiving his first piano lessons from his mother Sophie at the age of five, he initially indicated little interest in performing, instead focusing his energies on composing; in 1912, however, he began studying at the Kiev Conservatory under professors Sergei Tarnovsky and Felix Blumenfeld, later performing Rachmaninov's Piano Concerto No. 3 at his 1919 graduation. Horowitz made his solo debut recital in 1920 and within two years was regularly performing throughout Russia; during the 1924-1925 season, he gave some 70 concerts -- 23 in Leningrad alone -- all to capacity audiences. In the autumn of 1925, Horowitz left Russia to perform in Berlin and Hamburg; while in Paris, American concert manager Arthur Judson proposed a tour of the U.S. He accepted the offer, which allowed an escape from the revolution; however, he never saw his family again.
$ e" a* Y; p- n$ L2 g! w" B; t/ _" d碟片曲目:
! B( }: T# \8 \01. Vladimir Horowitz - 1. Allegro    06:115 T6 C5 F, V. e
02. Vladimir Horowitz - Andante Amoroso    07:20
, |. j! _/ D+ F" D6 d/ A$ ^9 s03. Vladimir Horowitz - 3. Rondeau (Allegro)    04:13
7 d5 s- u% L* I5 {04. Vladimir Horowitz - Adagio In B Minor, K.540    08:01$ W: ?% Z+ G/ t3 [; }6 |8 C
05. Vladimir Horowitz - Rondo In D Major, K.485    06:28
0 F6 B1 c2 g; m; Z+ q! @06. Vladimir Horowitz - No.3 In F Minor (Allegro Moderato)    02:02
4 q! V( b/ z6 Q; Q/ o07. Vladimir Horowitz - No.4 Ständchen (Serenade)    05:43
$ L7 r9 C& r2 n& ]( N% j08. Vladimir Horowitz - Valse Caprice No. 7 In A Major Allegro Con Spirito    06:272 w. S  O7 a% U9 J
09. Vladimir Horowitz - No.6 In A Minor    07:08
* K% i7 F# q3 m"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QQ|dts音效大师 ( 蜀ICP备14003114号-1 )

GMT+8, 2024-6-2 14:01

dts音效大师(Copyright 2001-2050) 国家版权认证号(2017SR11187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